开启辅助访问
关闭窗口

简单4步,开始与 莆田兴化府网 对话吧!

1. 打开你的微信、朋友们选择添加朋友   2. 使用扫一扫功能扫一下上面的二维码
3. 扫描后出现详细资料选择关注就好了   4. 现在开始与我们的官方微信对话吧!

莆田兴化府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8082|回复: 0

莆田:东海镇信俗小谈--沟西保生庙、灵济庙、凯遠洞、灵山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1-18 18:05: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微信图片_20191118175626.jpg
保生庙

      上次书生谈到沟东的三座庙宇,写到齐天洞是“东海镇境内唯一一座仅供慈济真君的庙宇”,有朋友提出沟西“保生庙”也是供奉慈济真君即保生大帝的庙宇,今天书生实地考察,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不是叫齐天洞就一定是供奉齐天大圣,不是叫保生庙就一定要供奉保生大帝。且听下文详解。
       沟东分四个生产队,即第14、15、16、17生产队。沟西含沟西、东沙街、下厝里三部分,分第10、11、12、13四个生产队。境内有保生庙、灵济庙、灵山祠、凯遠洞四座庙。
微信图片_20191118175630.jpg
       保生庙真的没有供奉慈济真君,供奉有齐天大圣、田公元帅、广泽尊王及文武列聖。
       福建民间自古就有“山尊大圣、海祭妈祖”的习俗。除妈祖信仰外,齐天大圣同样也是两岸民众心目中的重要保护神,并为广大信众奉祀拜谒。
微信图片_20191118175632.jpg
       在闽北顺昌县海拔1300多米的宝山主峰,有一处面积不大的庙宇,当地人唤作“双圣庙”。庙内是一座并立着两通神位碑的古代合葬神墓,左侧石碑阴刻“宝峰齐天大圣神位”,右侧阴刻“通天大圣神位”。这是齐天大圣兄弟的合葬墓,这间庙宇也被尊为齐天大圣的祖庙。顺昌的齐天大圣信仰历史悠久,自宋元以来就保留有大量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存,以及丰富多彩的齐天大圣民俗信仰活动,顺昌因此被海内外信众尊为“齐天大圣祖地”。
      在许多人的印象中,齐天大圣与孙悟空可以画上等号。其实这都是受到了吴承恩《西游记》的影响,实际上,齐天大圣并不等于孙悟空。
      顺昌的齐天大圣信俗,是由最初的猴神崇拜不断演化而来。众多史料和实物证实,在《西游记》成书200年前,顺昌就广泛存在大圣崇拜习俗。
      在顺昌各地,供奉齐天大圣形象的神庙既有白衣秀才形象,也有大圣五兄弟形象,或猿猴形象,皆不同于《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形象。应该说,顺昌的齐天大圣形象,为《西游记》成功塑造孙悟空提供了极其重要的参考依据。
      田公元帅又称田都元帅、相公爷,原名雷海青,唐朝莆田县人、玄宗时期著名宫廷乐师。 田公元帅的信仰,不仅存在福建,尤其是莆田、闽南一带,台港澳、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地华人华侨的民俗信仰也以妈祖娘娘和田公元帅为主。福建大多地方剧种,供奉田公元帅为戏神,称他相公爷;同时,田公元帅也是民俗艺阵宋江阵的祖师爷,所以又被称为“宋江爷”;民间传言的田公元帅是个消灾解厄、扶正祛邪的神仙,而畲族还把田公元帅奉为自己的族神。
微信图片_20191118175637.jpg
      庙前左侧墙上,展示的是关于广泽尊王的事迹。
微信图片_20191118175641.jpg
灵济庙

       灵济庙供奉的是司马圣王和天上圣母。坐落在东沙街繁华路上,灵济庙仿佛冥冥注定一样,成为一个历史的见证。

微信图片_20191118175645.jpg 微信图片_20191118175648.jpg
       妈祖娘娘民间又称天上圣母、天后、天后娘娘、天妃、天妃娘娘。妈祖生前是汉族民间的渔家女,善良正直,见义勇为,扶贫济困,解救危难,造福民众,保护中外商船平安航行,民众感念其功德,祭祀成神。妈祖曾在历史上多次显圣,不断被中央政府加封,今天的妈祖信仰不仅仅是在中国有,还遍布海外华侨,可以说有华侨的地方,就有妈祖娘娘。
微信图片_20191118175653.jpg
       福建莆田,广东潮汕等地祭祀司马圣王,对司马圣王多有游行活动。司马圣王生前是唐朝的御史中丞,据守睢阳一城,让安史之乱的叛军不能南下!保住了江南平安。
       福建莆田和广东潮汕两地,多为唐时江南移民,对司马圣王的功德感念祭祀,为保境安民的之神!

微信图片_20191118175656.jpg
凯遠洞

   凯遠洞供奉的是白童太子、齐天大圣、青山王公、七大人、二将军、龙将军及虎将军。
微信图片_20191118175701.jpg 微信图片_20191118175704.jpg
      这是第二座看到白童太子的庙宇,在仙位上应该排名比较高。可惜无从查起来源。
微信图片_20191118175708.jpg
灵山祠
微信图片_20191118175712.jpg
      灵山祠颇有儒释道三合一精神,中间大堂供奉三一教主、张真人、卓真人、卢林先生及朱张先生。
微信图片_20191118175716.jpg
      左堂供奉观音大士、善财童子及献珠龙女。
微信图片_20191118175720.jpg
      右堂供奉文昌帝君、七大人及地魁星。
微信图片_20191118175729.jpg
      灵山祠是沟东与沟西三一教信众的共同学习道场。

      “三一教”,又名“三教”、“夏教”,是一种产生在明代中后期,盛行于明末清初,至今仍在福建省、台湾省的一些地区和东南亚一些国家流行的民间宗教,由福建莆田人林兆恩所创。目前莆田有各类三一教堂约1300座,门人8万多人。一般的祠堂,正中央供教主林兆恩,左祀张三峰,右祀卓晚春。大一点,如东山祖祠等,在张、卓的下首分别供奉“四配”神,卢文辉、林至敬、张洪都、朱逢时四大门徒。
      三一教的创立者明代莆田人、哲学家林兆恩(1517—1598年),他倡教授徒始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年(1551年),大约至十七世纪中叶,“三一教”始逐渐发展完备。
      林兆恩(1517-1598)字懋勋,号龙江,又号子谷子,晚年门徒称为夏午尼氏、三教先生、三一教主。莆田县城内赤柱巷(今荔城区英龙街赤柱巷)人。林富孙。正德十二年(1517)正月十四日生。三一教创始人。嘉靖十三年(1534),兆恩补邑弟子员,入县学。嘉靖二十五年(1546)乡试不第,遂摒弃科名,致力于心身性命之学。久之,心有所悟,以为儒、道、释“其教虽三,其道则一”,于是创立“三教合一”学说。卓晚春,字上洋,自号无山子,亦号上阳子,又号上洋子,人呼为小仙,道号圆光祖师。莆田人。明道士,书画家,善草书,善画葡萄。  
      三一教祠中的“四配”卢文辉、林至敬、张洪都、朱逢时四大门徒。
      卢文辉(1563-1617)字延征,道号性如,又号子觉子。莆田县(今涵江区)卢峰人。弱冠补郡子员,初习儒业,后追随“三一教主”林兆恩之三教学说,深受林兆恩器重,为得意门徒,为三一教的传播贡献极大。奉师命,历时10年,于万历初编成《林子本行实录》即《林子三教正宗统论》36卷,自著《中一绪言》、《性灵诗集》,附于《正宗统论》之后,林兆恩评价曰“兹集删定。颇得余心”。万历二十年(1592)林兆恩逝世,卢文辉从宗教立场继承其遗产,在涵江青璜山创建瑶岛祠,继续传教。另著有《夏心集》、《卢子要言》、《放生义文》、《龙华三会忏文》等。葬于延寿澄山(今涵江澄峰村境内),墓碑上刻:“三教嫡传”,左边“性如子”,右边“卢先生”。三教门人尊称为“夏心尼氏统承中一三教嫡传大宗师”,简称“卢子”。为三一教祠中“四配”神第一配。
      林至敬(1551-1618)道号坦乐,又号贞明子。莆田新安里鹘宿村(今秀屿区忠门镇岳秀村)人。明嘉靖三十年(1551)四月初四日生。父亲是三教门人。幼年从塾师训读《四书》,清明道义,少时好为乡人排忧解难。青年时,拜龙江学派大师林兆恩为师,谨守师训,倡行三纲五常为日用、人孝出悌为实履、士农工商为常业,戒暴钦之酒、戒斗气之勇、戒淫邪之行,日搜已过,痛自忏悔,每天素食一餐。入龙江门下之后,至敬修习“立本”,以明人伦。继之精研“入门”,以明心法。再继之磨练“极则”,以体践太虔。修习“九序”心法。师成后,远回家乡鹘宿村,开设学馆,收徒讲授,弘扬龙江教旨。时从学者甚多。嘉靖年问,侵寇入莆,大肆烧杀掠夺,民不聊生。与同门师兄弟卢文辉、张洪都、朱逢时,跟随龙江宗师在莆田、仙游一带设馆兴学,宣扬九序心法,治病救伤,收埋遗骸。万历十八年(1590),在岳秀建三教祠。至敬随龙江之后,在莆田、仙游等地学馆传学授教达30余年,世称至敬为龙江亲传弟子,是门徒们敬重的专才之一。著有《丁戊本纪》、《卓午实义》上下集、《龙华别传会语》上下集、《明夏集》等。万历四十六年(1618)在岳秀归寂,墓葬在岳秀山。为三一教祠中四配神之一。在民间,至今还流传着其诸多传奇故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网站标题| 莆田兴化府网 ( 闽ICP备09022207号-4 )  

闽公网安备 35030202000102号

©2010-2016 兴化府网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  法律声明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