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关闭窗口

简单4步,开始与 莆田兴化府网 对话吧!

1. 打开你的微信、朋友们选择添加朋友   2. 使用扫一扫功能扫一下上面的二维码
3. 扫描后出现详细资料选择关注就好了   4. 现在开始与我们的官方微信对话吧!

莆田兴化府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8956|回复: 0

[莆仙戏苑] 弘扬戏曲文化 打造特色教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9-30 17:23: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市教育局开展“莆仙戏曲进校园”试点助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连日来,湄洲岛第一中心小学学生黄佳和郑子墨一有空就在老师的指导下,排练莆仙戏曲目《梅娘教子》。她们将代表我省参加第二十届“中国戏曲小梅花荟萃”决赛。这是我市学生首次参加该项活动。
  据悉,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是一项全国性、面向少年儿童的重要戏曲艺术活动,是中国戏剧“梅花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中国少儿戏曲的最高水平。
  指导老师陈秀清介绍说,去年全省首届中小学生戏曲展演,黄佳和郑子墨合作的《梅娘教子》获得一等奖。此次参加中国戏曲小梅花荟萃活动,考虑到强手如林,她们从暑期开始就积极备战。《梅娘教子》由传统戏节选浓缩改编,黄佳饰演梅娘,郑子墨饰演孩童,经过反复的训练和彩排,标志性的科介在她俩的演绎中有模有样,表现值得期待。
  排练期间,市教育局体卫艺科负责人肖建珍主动请缨指导训练,对两名小选手的肢体语言、唱腔以及表情神态,进行辅导提升。她说,我市选送的戏曲节目能够入围“小梅花”全国总决赛,得益于近年来在全市开展的“莆仙戏曲进校园”活动。
  作为我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莆仙戏源于唐,成于宋,盛于明清,被誉为宋元南戏的“活化石”,是难得的戏曲文化遗产。为弘扬莆仙传统文化和艺术,我市自2012年起启动“莆仙戏曲进校园”试点工作,将莆仙戏曲纳入小学三、四、五年级音乐课教学计划,确定每两周在音乐课或地方课程中调整一节作为莆仙戏曲课程,用于学习莆仙戏曲的基本唱腔和经典表演艺术。
  为便于学生理解记忆,市教育局邀请莆仙戏曲艺术家开展研讨,收集整理具有代表性且简单易懂易学的曲目和剧本片段,编写《莆仙戏剧本、曲谱选编》和《莆仙戏曲进校园乡土教材》作为校本教材,每年印制15000多册,免费发放给试点校学生。同时,还先后举办两期音乐教师莆仙戏唱腔培训班,邀请莆仙戏表演艺术家,对试点校的声乐、舞蹈老师进行专门授课,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研究教学方法,提升教学实效。
  在校内从事音乐教学的陈秀清告诉记者,“莆仙戏曲进校园”这项活动颇受广大师生的欢迎,很多学生积极参与,大家一字字、一句句地反复跟唱、模仿。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培训,学生们基本都会唱一两首莆仙曲,也会说一段莆仙戏名剧剧情。
  说起学习莆仙戏的感受,五年级学生黄佳表示,她喜欢跟着爷爷奶奶去看戏,现在能在学校学唱莆仙戏,她很开心。“孩子学唱戏后,经常给村里老人表演,增添了许多欢乐。”黄佳的母亲李燕玉十分支持孩子的兴趣,她说,学唱莆仙戏,继承传统文化,有助于孩子提高自身的艺术素养,并且学到为人处世的道理。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自从开展“莆仙戏曲进校园”活动以来,各试点校纷纷开设莆仙戏唱腔课,组建十音八乐演奏兴趣小组,聘请退休老艺人进校授课,邀请专业剧团进校巡演,受到学生们的追捧。孩子们在玩中学习、感悟传统艺术魅力,既丰富了校园文化,也助推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截至目前,全市共有21所小学列入“莆仙戏曲进校园”试点学校。
  “试点工作启动以来,成效逐渐显现。”肖建珍说,我市先后举办两届“莆仙戏曲进校园”唱腔比赛、“十音八乐”演奏比赛以及试点校阶段性汇报演出等,尽显风采,吸引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国文化报》等多家媒体进行采访报道。接下来,将总结试点工作经验,讨论进一步推广方案,在校园内营造“人人爱学莆仙戏、人人会唱莆仙戏”的良好氛围,让莆仙戏这一戏剧活化石走入孩子心中,得到传承并发扬光大。  湄洲日报记者 林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网站标题| 莆田兴化府网 ( 闽ICP备09022207号-4 )  

闽公网安备 35030202000102号

©2010-2016 兴化府网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  法律声明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